ERCP检查解析:作用_适应症与操作流程详解

adminc 10 0

ERCP(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)是胆胰疾病诊疗领域的“黄金技术”,它以微创方式打通胆胰管道的“生命通道”。

一、ERCP的核心作用

ERCP检查解析:作用_适应症与操作流程详解-第1张图片-凡奇硬核学院

ERCP结合了内镜技术与X线造影,既能精准诊断又能高效治疗胆胰疾病,被称为“微创手术的里程碑”。

1. 诊断作用:通过注入造影剂显影胆管和胰管,发现结石、肿瘤、狭窄等病变,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的黄疸或反复腹痛患者。

2. 治疗作用

  • 取石:直接取出胆总管结石,避免传统开腹手术。
  • 支架置入:疏通因肿瘤或炎症引起的胆管、胰管梗阻,缓解黄疸。
  • 引流感染: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快速引流脓液,挽救生命。
  • 二、哪些情况需要做ERCP?

    适应症(需满足以下至少一项):

  • 胆道疾病:胆总管结石、胆管炎、胆管癌、胆道狭窄。
  • 疾病:慢性炎、胰管结石、肿瘤。
  • 黄疸原因不明:排除肝病后,怀疑胆胰管阻塞。
  • 术后并发症:胆漏、吻合口狭窄的修复。
  • 禁忌症(存在以下情况需谨慎评估):

  •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凝血障碍。
  • 急性炎(除非明确为胆源性)。
  • 对碘造影剂过敏。
  • 三、ERCP操作全流程解析

    术前准备

    ERCP检查解析:作用_适应症与操作流程详解-第2张图片-凡奇硬核学院

    1. 患者准备

  • 术前禁食6-8小时,禁饮4小时。
  • 停用抗凝药(如阿司匹林需停药5-7天)。
  • 签署知情同意书,了解风险与替代方案。
  • 2. 医疗团队准备:需配备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(至少独立操作1000例以上)及团队。

    操作步骤

    1. 与体位

  • 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俯卧位,通常采用静脉。
  • 2. 内镜插入

  • 十二指肠镜经口进入,抵达十二指肠降部,定位开口。
  • 3. 插管与造影

  • 导管插入胆管或胰管,注入造影剂,X线实时显影。
  • 4. 治疗操作

  • 根据病变选择治疗方式,如切开取石、支架置入等。
  • 5. 术后观察

  • 监测生命体征2-4小时,检查血淀粉酶排除炎。
  • 四、并发症与风险防控

    ERCP检查解析:作用_适应症与操作流程详解-第3张图片-凡奇硬核学院

    ERCP总体安全,但需警惕以下风险:

    1. :发生率约5%,轻症可通过禁食缓解,严重者需住院。

    2. 出血或穿孔:多与切开操作相关,需术中精细止血。

    3. 感染:高危患者(如胆道梗阻)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。

    降低风险的关键

  •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(操作例数>100例/年)。
  • 术前充分评估,术后密切观察腹痛、发热等症状。
  • 五、患者实用建议

    1. 术前沟通

  • 主动告知医生用药史(尤其是抗凝药)。
  • 携带既往检查报告(如CT、MRI)协助精准治疗。
  • 2. 术后护理

  • 饮食:术后24小时从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,避免油腻食物。
  • 活动: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,鼻胆管患者需防止导管脱落。
  • 3. 长期管理

  • 胆结石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,预防复发。
  • 放置支架者需按医嘱更换或取出。
  • 六、ERCP的未来发展

    ERCP检查解析:作用_适应症与操作流程详解-第4张图片-凡奇硬核学院

    随着技术进步,ERCP正朝着“日间手术”模式发展,患者可在24小时内完成检查、治疗和出院。联合超声内镜(EUS)等新技术,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。

    标签: 适应症的分类 适应症详解解析图片